<rp id="cpc7e"></rp>

    1. <button id="cpc7e"></button>
      <button id="cpc7e"><acronym id="cpc7e"></acronym></button><rp id="cpc7e"><acronym id="cpc7e"><u id="cpc7e"></u></acronym></rp>
      <li id="cpc7e"><object id="cpc7e"></object></li>
      <dd id="cpc7e"></dd>
      “由家喜鋪”糕點、“頭一鍋”羊肉湯……博覽會特色美食展區爭相斗“香”
      2022-09-11 16:28
      2022 09/11 16:28
      來源 大眾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范明昱 濟南報道

        中國有句古話:民以食為天。在充饑果腹之外,人們賦予了飲食更多的文化含義。

        鮮厚濃醇的單縣羊肉湯、香甜精致的由家喜鋪糕點、鮮辣醇香的棗莊辣子雞、黃酥油亮的商河少得利火燒、肥而不膩的超意興把子肉……這些都是舌尖上的山東記憶,擁有著不一樣的中國傳統美食味道,如今它們都將來到博覽會上。

        9月15日至19日,第三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首屆中華傳統工藝大會將在濟南如約而至。除了展示琳瑯滿目的手造、文創產品外,山東國際會展中心的特色美食展區將集結齊魯特色美食精粹,包括山東省16市地標性特色美食和傳統老字號食品,為市民游客帶來舌尖上的傳統美食文化大餐。

        一份甜蜜:

        酥松綿軟、淡雅香甜,傳統糕點喚醒童年時光

        小小一“點心”,連接著人與人的心。在臨清,每逢佳節走親探友,都少不了提上兩盒這里的傳統糕點,寓意甜甜蜜蜜、吉祥如意。

        明清時期,臨清幫糕點與天津幫、道口幫并稱江北三大幫派。1939年,由昌橋老先生在臨清衛運河畔創辦了由家點心鋪,其點心十里八鄉,遠近聞名。當時店鋪鐫刻楹聯“金做玲瓏桃花粘,華照福雨杏仁茶”“雞骨寸金帶蔴片,紅皮酥糖花生粘”。后來,點心鋪取名為由家喜鋪。

        由家喜鋪制作出的傳統糕點有御品桃酥、五仁酥、椒鹽酥、棗沙酥、豆沙酥等,具有臨清傳統特色的蜜三刀、蓼花、江米條、綠豆糕、紅棗糕更是頗受大眾歡迎。作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由家喜鋪糕點現已成為運河名城臨清的標志性特產。

        選料考究、甜而不膩、百吃不厭,本屆博覽會上,這些飽含甜蜜味道的匠心之作,將打開游客們的味蕾,解開非遺背后的美食密碼。

        一次滋補:

        色白似奶、鮮而不膻,微涼初秋來碗羊肉湯暖胃

        立秋之后,氣候逐漸干燥。中醫認為,燥勝則消耗津液。因此,秋季養生保健應從水分補充、食養同補入手。

        喝湯是很多人的最愛,甚至有“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之說。提起菏澤單縣,大家肯定會想起單縣羊肉湯,單縣羊肉湯創于1807年,憑借色白似奶、水脂交融、鮮而不膻、香而不膩的特點而聞名。

        單縣“頭一鍋”羊肉湯之所以叫“頭一鍋”,是在做湯的過程中,每一餐只選用頭一鍋湯,絕不二次加水,不做二湯、三湯,客人品嘗到的單縣羊肉湯一定是純正的頭一鍋湯。在選材方面,都是選取單縣本地三年齡的山羊,從肉質上保證了單縣羊肉湯的正宗。

        謝集罐子湯是魯西南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小吃。自清德宗光緒九年,由謝氏第十九世謝登譜采用傳統工藝潛心研發多年而成。謝集罐子湯制作工藝獨特,原料全部采用魯西南的白山羊,主要用羊骨、羊頭肉、羊肝、羊心、羊肚等原料長時間熬湯制作,多用花椒、生姜為佐料,放入粉條。湯濃色白,不腥不膩,味道鮮美,香而不膩,且營養豐富,可健脾開胃。

        一縷醋香:

        古法傳承、回味不絕,千年釀造工藝沉淀老味道

        “醋”字分解開,為“酉(酒)廿一日”,寓意放久了的酒轉化成醋,后來釀醋成為一種和釀酒并列的專門技藝。淄博的王村鎮地處龍山文化腹地,相傳自有“龍山文化”以來就有“龍山小米”,加之當地發達的制陶業和釀酒業,孕育了王村黃酒和王村醋。

        王村醋是以小米為主要原料,輔以麥曲發酵,經煮米出鍋、攤地散熱、試溫加曲、入甕發酵等21道工序,在“春分釀造拌醋,六月六制曲”一年節氣的更替中,釀造周期一年左右。

        嚴格的手工工藝,漫長的時間等待,使王村醋的色、香、味有別于其它醋種,色澤褐,入口酸,落喉香,回味不絕,酸香綿甜。在傳承發展中,“王村醋傳統釀造技藝”被列入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王村”牌商標也被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

        一種品質:

        工匠精神、守正創新,傳統老字號詮釋經典魅力

        一抹蜂蜜、二分烹炸,配以文武火反復熬燉,讓每一只豬蹄充分吸收二十四味秘制香料的芬芳,經過獨家秘制鹵汁的燜燉和數小時高湯浸潤,一道閃耀著醬紅琥珀色山東傳統菜肴——魯味齋扒蹄方可出鍋。

        “魯味齋”始創于1927年館驛街,以燒制扒雞扒蹄聞名濟南。1981年,改革開放后由第二代傳人王瑞麟開設了“魯味齋扒蹄店”,2013年由第三代傳人王劍輝傳承創立了濟南魯味齋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歷經百年風雨,魯味齋仍然保持在行業前沿,靠的是幾代人對傳統技藝的堅守和傳承。目前,魯味齋濟南市門店突破100+,門店鮮貨包括扒蹄、扒雞、扒肘、鴨產品等60余個品種,真空包裝產品40余種。

        “形如滿月色金黃,香油炒酥巧配糖,伸拉抻長成千張,香酥軟脆是特長?!边@形容的是濟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河縣龍桑寺鎮的少得利糖酥火燒。據悉,濟南少得利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清末的“謝氏點心坊”,那時便有糖酥火燒。以糖、油、面為原料,炒煎油面做酥,香油調拌,搟面成餅,拉抻成條,疊制成多層面皮,包上餡料,放入回籠爐烤制而成,具備香、酥、軟、脆的獨特口感。

        “貢家老公雞”這道棗莊特色名吃,是臺兒莊區馬蘭屯鎮一位有著四十多年廚師經驗的老廚師貢振平,根據自家祖傳秘方精心烹制而成?!柏暭依瞎u”選取紅袍、高冠、黑腳的本地優質散養老公雞為食材,菜品色澤棗紅,香而不膩,具有獨特風味。

        姜樓胡氏豆腐皮,又稱五香豆腐皮,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清宣統年間,東阿縣姜樓鎮胡莊村村民胡廣珍遷入姜樓村,為養家糊口,開始以研制豆腐為生。在多年的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配方,主要經過凈料、破碎、浸泡、過濾、煮漿、取皮、烘干七道工序,到胡氏豆腐皮第四代傳承人胡長金時,制作技藝已相當臻美,制作出的豆腐皮色澤光亮、皮薄油潤、營養豐富、品味鮮美、老少皆宜。

        9月15日-19日,第三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首屆中華傳統工藝大會將在山東國際會展中心和山東手造(濟南)展示體驗中心兩大會場舉辦。屆時,山東國際會展中心廣場區域將設置特色美食展區,展銷山東地方特色美食。除了上述提到的特色產品,超意興把子肉、油門燒雞、油門麻辣羊蹄、老韓熏鹵兔、麻辣兔頭、張汪板鴨等特色美食都將一一亮相,為游客們帶來一場“沉浸式”美食盛宴。

      責任編輯:范明昱
      熱點推薦
      + 更多推薦
      • 主辦單位: 中國文化產業協會 中國旅游協會
      • 承辦單位: 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協會 山東省旅游行業協會
      • 官網承建: 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大眾網
      • 備案證號: 魯ICP備06006718號-1
      • 版權所有: 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
      黄色n视频

      <rp id="cpc7e"></rp>

        1. <button id="cpc7e"></button>
          <button id="cpc7e"><acronym id="cpc7e"></acronym></button><rp id="cpc7e"><acronym id="cpc7e"><u id="cpc7e"></u></acronym></rp>
          <li id="cpc7e"><object id="cpc7e"></object></li>
          <dd id="cpc7e"></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