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姜鏞 杜鄭敏 李燕玲 李亞楠 濟南報道
為更好地推動我國水產品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順勢推動國內水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8月18日上午,2022中國水產品預制菜及新零售大會在山東省會濟南開幕。本次活動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山東省農業農村廳指導,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主辦。
預制菜,即預前將所要制作的食品和輔料配備包裝好,經預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消費者拿到商品只需要簡單加工就可以吃到美味的菜肴。即食、即烹、即熱、即配的預制菜,現已成為疫情、“宅經濟”背景下的市場新寵。席卷消費者餐桌的“廚房革命”背后,擘畫的是一副“萬億市場”的“新藍?!?。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二級巡視員董金和致辭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二級巡視員董金和表示,水產品加工流通是我國現代漁業五大產業之一,也是連接一產和三產、生產和消費的橋梁紐帶和關鍵環節,其發展水平是衡量漁業生產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識之一。近兩年,在消費升級、物流提升、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水產品預制菜產業蓬勃發展,方便快捷、營養豐富、口味鮮美的水產類預制菜品受到消費者的廣泛歡迎,帶動了新一輪的水產品消費。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宋文華致辭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宋文華指出,2020年,山東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突破一萬億元,成為我國首個農業總產值過萬億的省份。作為農業、食品工業、餐飲和消費大省,山東物流體系發達,食品工業門類健全,在預制菜原材料、生產加工、科技研發、冷鏈物流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水產品預制菜作為預制菜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近兩年消費市場關注的熱點,也是預制菜產業主要的增長點。在水產預制市場向好的背景下,行業的企業參與數量逐年遞增,上游捕撈養殖企業、下游餐飲企業紛紛加入其中,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
山東省漁業資源豐富,魚蝦貝藻產量均居全國領先地位,全省水產品產量854.4萬噸,占全國總量的12.77%。作為水產品加工總量、加工能力和規模以上加工企業均居全國第一的漁業大省,山東豐富的水海產品資源,雄厚的加工能力,為水產品預制菜行業的穩定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宋文華強調,作為水產行業和餐飲行業升級迭代的組合拳,水產品預制菜既是方興未艾的“新食尚”,“新風口”,也是“新藍?!?。希望各市漁業主管部門充分發揮當地產業優勢,積極布局水產品預制菜產業,培育一批產業標桿企業,做大做強產業集群,共同助力山東打造“水產品預制菜大省”。同時,也希望水產企業、預制菜企業以本次大會為契機,充分發揮自身在水產品預制菜全產業鏈布局中的關鍵作用,加強研發能力和品牌建設,打造山東特色水產品預制菜品牌,提高產品競爭力,讓全國愛上山東的預制“好魚”,讓水產品預制菜融合傳統魯菜文化,以親和力邁向更廣闊的市場。
開幕式上,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還舉行了中國水產品預制菜團體標準立項發布。
據悉,今年2月,山東省成立了全國首個省級預制菜產業組織山東預制菜產業聯盟。5月,山東省把支持預制菜產業發展的一攬子政策措施納入今年“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強化資源要素保障,拓展網上營銷,拉動預制菜消費。目前,預制菜產業在濰坊、煙臺、青島、淄博、威海、臨沂、德州等地已呈現競相發展的態勢,山東預制菜“雁陣形”產業集群已現雛形。
一道道預制菜征服參展者味蕾的背后,是山東以農業大省、食品工業大省的家底在預制菜領域的廣泛布局,各地紛紛在預制菜這條黃金賽道“爭先”。
在來自濰坊的山東恒興集團展臺上,預制菜包裝盒上幾個大大的“鮮”字赫然映入嘉賓眼簾。據公司華北大區總監范宇軒介紹稱,本次大會展示的水產品預制菜多為熱門單品,為讓食客得到最大程度“舌尖”上的享受,公司提前腌制水產品并進行塑封保鮮,搭配調料包一同精美包裝,通過產品力擴大C端市場份額。
渤海水產本次帶來展示的是鹽田蝦,據渤海水產市場總監張蘇玲介紹,該公司的鹽田蝦均是取自活力最旺盛的蝦用作原料食材,3倍以上海水鹽度,水體自然循環,以天然的海藻微生物為食,生存環境中有蝦虎魚和海鳥等天敵,形成了天然的優勝劣汰的生態鏈條,萃取精華。此后,經過自動剝殼、清洗、分揀、裝袋等工序,打包好的蝦仁即將發往各大商超。貨柜里,蝦滑、蝦排、蝴蝶蝦、鹽田脆蝦等加工產品琳瑯滿目,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
“像是在家下海鮮館子,”會場上,在濟南工作的95后白領宋青說。宋青的老家是威海的,從小就喜歡吃海鮮。來到濟南后,因工作繁忙回到家中鮮有享受自己精心烹飪佳肴的浪漫。直到后來在網上偶然得知“水產品預制菜”,她便網購了“家宴版”的水產品預制菜料理包,借著“磨煉廚藝”之稱,在濟南吃到了“家鄉”的味道。
下一步,預制菜或將承擔弘揚中國美食文化的重擔。在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助力下,山東預制菜企業也正埋頭深耕,將“新”魯味的名片推向世界,讓更多消費者嘗到“山東好品”味道,感受“好客山東”的“鮮”魅力。